视野百科
人物 >> 戴铭巽


戴铭巽 (1903~1970年),号凝之,男,江苏省镇江 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会计实务专家。 1903年9月2日 (光绪二十九年阴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江苏镇江 的一个优裕富厚之家,祖父是前清翰林大学士,父亲是举人,曾留学日本。2岁时随家人迁至泰兴城内西门孙家池。1909年(宣统元年),在家塾启蒙,识文断字。1915年(民国四年)9月,进入江阴公立南菁中学预科(后改为农科中学)。不久,因肺病辍学在家补习。1920年9月,借堂兄戴靖的文凭考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次年,随学校迁沪改组为上海商科大学即国立东南大学商科,受其恩师杨杏佛的影响很深;1923年,上海商科大学三年级时,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毕业;次年冬,上海商科大学毕业,获商学士学位。

1925年2月,就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总馆,任会计科职员。15个月后,收到杨杏佛先生影响,辞去商务印书馆公职投身北伐,由沪至广州入国民党中央党部学术院经济组,并随军北伐。1927年4月,曾任南京总司令总政治部少校服务员。后至上海兵工厂任会计科代理科长。同年,脱离中国国民党,此后不再过问政治。次年,离开上海兵工厂,到南京政府国立中央研究院任会计兼社会科学研究所助理员。

1929年2月,自费出国留学,到英国伦敦进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研修一学期。第二学期,转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商科继续深造。次年,获爱丁堡大学考试第1名的优异成绩,并受学校颁发的奖章1牧。1931年7月,爱丁堡大学商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

1931年10月,到位于湖北武昌珞珈山麓的国立武汉大学,担任特约讲师,与杨端六等名家大师同堂执教,从此开始了近40年的教育生涯。次年秋季,晋升国立武汉大学专任教授。1938年2月,因抗日战争爆发,武汉沦陷,国立武汉大学被迫停课,在汉口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简任技正。同年5月,随国立武汉大学迁入四川乐山。1940年8月,辞去武汉大学教职,9月至重庆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简任技正;1941年11月,回到乐山再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此后,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生命终点,期间再未离开过。曾参加武汉大学的一批学者教授在乐山组织成立由杨端六等教授主持的“社会教育委员会”。

1944年,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0年毕业生官成韦女士结婚,婚后育有一对儿女。子戴克中1947年出生,一位自诩为从小“撮事闯闹”的武汉工程大学自动化控制技术专业教授、系主任。

1946年4月,随国立武汉大学由乐山迁回武昌,以后再没有离开过遍地樱花的珞珈山。同年,任国立武汉大学图书委员会负责人;1946至次年,连续担任由杨端六教授任委员长的学校聘任委员会委员。

20世纪30年代,获南京政府颁发的会计师证书,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戴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民间会计师业务。加入由[url=http://baike.esnai.cn/searchRedirect.aspx?rd=2&wd=卫挺生]卫挺生[/url]、[url=http://baike.esnai.cn/searchRedirect.aspx?rd=2&wd=奚玉书]奚玉书[/url]、[url=http://baike.esnai.cn/searchRedirect.aspx?rd=2&wd=潘序伦]潘序伦[/url]、[url=http://baike.esnai.cn/searchRedirect.aspx?rd=2&wd=闻亦有]闻亦有[/url]、[url=http://baike.esnai.cn/searchRedirect.aspx?rd=2&wd=徐永祚]徐永祚[/url]等教授发起成立的中国会计学社。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出国留学的教育背景和民国时期的复杂历史,在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遭受迫害。

1970年10月23日 ,一代“教授牌”会计学大师,因肺癌驾鹤远行,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珞珈樱园,丢弃了难以割舍的会计教育,享年67岁。

1988年,被《中国会计史稿(下册)》(郭道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628)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 》(郭道扬《财会通讯》 2000年第1期),列为37一星人物之中排第30。

戴铭巽 ,宁沪伦敦习商科,“爱丁奖章”耀前程;军政工商兼实务,成就民国知名师;乐山樱园四十载,培育名家遍神州;信守不为“抄书公”,“无字之书”传后人。
开放分类:会计教授逝者
贡献人:qiaobocao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