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b]会计主体 [/b]  
   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在会计主体 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 是开展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 ,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 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 ,才能将会计主体 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 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 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屈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 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 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 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 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 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 ,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例1】  某母公司拥有l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 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2】  某基金管理公司 管理了lo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予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 ,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 、计赶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 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例3】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l0年,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i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
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 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 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 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 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问。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 ,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 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 ,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 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
处理方法。

    (四)[b]货币计量 [/b]
    货币计量 ,是指会计主体 在财务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 反映会计主体 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蹙,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世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最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 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开放分类:财务会计会计理论
贡献人:飞草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